11月30日,由舞蹈系主办的“向艺术经典致敬”课程思政舞蹈专场在学校舞蹈剧场举办。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胡建新、王瑞、贾秀英、杨九华、张伟波、应达伟出席活动。此次演出旨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师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使广大师生在艺术学习与创作的道路上扎根自身的文明土壤。
《黄土黄》《一条大河》《黄河》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与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少年聂耳》《晨光曲》《彷徨》《红色英雄》在舞台上展现了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让观众近距离领略中国芭蕾艺术的高峰;《织网舞》《采茶舞》引领观众回溯传统,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黄土黄》
黄土高坡,沟壑纵横,这是民族的自强不息,是劳动人民的生命张力。1991年7月,张继钢用一台名为《献给俺爹娘》的舞蹈晚会,展现了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诉说着他对党的生日的真挚祝福。《黄土黄》是《献给俺爹娘》中的一个作品,它将山西民间舞蹈元素加以舞台化创作,于1994年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
《少年聂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中那熟悉的旋律是否让你心潮澎湃,这是作曲者聂耳留给我们的财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目睹断壁颓垣,悲愤交加激起了他革命的豪情!
《万泉河水清又清》
一座高山是中国人的脊梁,一弯河水是中国人的和美。海南琼海万泉河畔的一个小山村里,村民们正为红军编织斗笠。你说,没有他们的奉献,哪有我们今日的安宁?196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成功首演;时至今日,它仍盛名远扬。《万泉河水清又清》是其中的重要片段。
《晨光曲》
上海弄堂里,晨光熹微。一方板凳、一把蒲扇,她在牵挂着远方的谁?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它以中共地下党李白烈士为原型,纪念了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生命。2019年,上海歌舞团将其搬上舞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再次向英雄致敬。
《一条大河》
风吹两岸过,十里稻花香,1956年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久久传唱。“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向着远方、朝着太阳,在新的时代踏浪前行!
《白毛女》
“白毛仙姑”是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的民间故事传说。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在借鉴了同名歌剧与电影的基础上,上海市舞蹈学校于1965年上演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由此成为中国的一张外交名片。白毛女,翻身舞,庆重逢,但愿人间欢乐醉东风!
《织网舞》 半个多世纪前,浙江歌舞剧院的《织网舞》展现了江南少女的心灵手巧。她们欢天喜地,她们不亦乐乎。她们的手编织了家园,也编织了她们的梦。 《采茶舞》 溪水清清溪水长,两岸采茶忙。1987年,周大风作词作曲的《采茶舞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二届亚太地区音乐教材专家会议上入选亚太地区音乐教材。让我们徐徐打开这画卷,看一看画里的人,闻一闻指尖的茶。 《彷徨》 毛泽东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而《彷徨》,则是重任在肩与孤独情感在鲁迅心中的对抗。他对祥林嫂抱以同情和无奈;他对孔乙己又哀又怒;他对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感到悲悯;他又执着于狂人的迷想……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他对社会大众的态度。黑暗终将被打破,他用文学打响了反抗封建思想的革命第一枪。 《红色英雄》 蒙古男儿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他的家乡是一片古老的土地,那里曾饱受血与火的沧桑,最终,一切浴火重生,在抗争与奋进中获得永恒的力量。该作品荣获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评委会特别奖、第八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表演银奖等奖项。 《黄河》 冼星海慷慨激昂,在抗战时期的延安写下《黄河大合唱》。1988年,北京舞蹈学院首演《黄河》,成为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探索中的经典剧目,久演不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生命之河、英雄之河、精神之河。黄河的儿女啊,你用血肉之躯,誓死保卫母亲的不受侵害;你用坚韧的意志,追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从未忘却你的伟大与坚毅,你的光辉岁月值后人永恒追忆! 《我和我的祖国》 演出尾声,舞蹈系教师集体登台,向筚路蓝缕的前辈们表达尊敬与感激,向祖国与家乡道出依恋的情怀,表达了立德树人的决心,以及艺术道路永无止境,唯有时时追忆往昔经典,方能开拓未来辉煌的坚定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