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13日,我系民间舞教研室老师、研究生、18级编导专业本科生赴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采风,并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 56个民族 56种舞 浙江场”走进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弄畲寨活动。该活动获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传统舞蹈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会长吴露生老师,学院图书馆馆长孟凡玉教授、副馆长单永刚和吴涤副教授的大力支持,舞蹈与音乐的碰撞,更增添了一份学术性。活动在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获得广泛影响。
音乐的碰撞,更增添了一份学术性。活动在网络平台同步直播,获得广泛影响。
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舞蹈)学者、群文研究馆员、浙江传统舞蹈专业委员会委员雷森根(畲族)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传统舞蹈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会长吴露生
师生们观看了畲族传统舞蹈《传师学师》。《传师学师》以舞师的唱词结合舞蹈动作为表现手段,通过丰富的仪式性舞段反映本民族的历史、信仰、风俗等文化传统,具有传授、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后代学习民族文化的功能,是畲族男子纪念祖先,传授民族生存、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
师生感悟
教师 钟冰洁:这是第三次去到畲乡,每次去的感受都有不同。作为一名民间舞人,能够去到田间感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向传承艺人们学习是非常弥足珍贵的。由衷地希望畲族舞蹈能够得到完整的传承保护,我们也会积极承担起保护和研究畲族舞蹈的重任。
教师 曹端丹:上学期因为疫情影响,研究生的课程更多注重理论,而借此机会,我们通过采风,把理论转化为了实践。同时,我也再次感受畲族人民的热情和民族文化,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传师学师》,更深层次地理解了畲族文化的内涵。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带领着学生进行从理论到实践,再总结成理论的采风训练,让学生去感受民间舞的深层文化。
18研 项琳茜:作为一名舞蹈编创方向的研究生,田野采风是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此次深入景宁畲族自治县也正是对于理论学习的实践检验。我们通过走访、参观、学习、总结,对畲族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也获得了一些新的思考。舞蹈作品的编创不能只注重形式美感而缺失文化支撑,我们要善用地理环境优势,发扬本土地方舞蹈特色,深入挖掘民族精神,才能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良作。只有到田野中去,你才能发现它真正的美。
19研 郎朗:很荣幸能够有机会随学校赴景宁采风。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畲族舞蹈,这次活动加深了我对畲族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兴趣,对于我将来进行舞蹈编创有非常大的帮助。希望有机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畲族舞蹈。
编导181 钟杉杉:畲族的舞蹈符号非常特别,畲族民间的传统舞蹈主要是纪念先祖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舞蹈。传承人们左手转龙角,右手舞铃刀,在敲锣打鼓声中,边唱边跳,载歌载舞。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脉络和谱系,这种谱系和文化并没有记录在文献上,也不是保留在纪录片档案中,而是融汇在人们的生活、生产当中,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畲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沧海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让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最后,大家参观了畲族博物馆,具体了解到畲族的迁徙与分布、劳作方式以及风俗特征。师生们纷纷表示行程虽短,但感知并了解到了畲族文化的独特性,也为今后的编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