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晚,由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浙音附中青年教师创排的舞蹈《溯•跃》亮相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在鄂尔多斯恰特大剧院精彩上演,演员们淋漓尽致的表现,获得一致好评。
全国舞蹈展演是舞蹈领域的国家级艺术盛会,近40年来已举办13届,推出了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发现、培养了一大批创作、表演人才,为提高我国舞蹈创作和表演水平,促进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7月6日至21日,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本次展演由文化和旅游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承办,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此次展演全国共报送860个舞蹈节目和36部舞剧、舞蹈诗,经遴选,最终选出70个优秀舞蹈节目和13部舞剧、舞蹈诗参加展演。《溯•跃》最终从众多精品舞蹈节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展演,登上全国舞蹈展演的舞台。
中国艺术审美崇尚“美在意象”,梅兰竹菊、花鸟鱼虫都有对应的意象表达。作品《溯·跃》选取“鱼”的形象,既寄予鱼传尺素的绵绵深情,又抒发“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离情嗟叹。鱼儿们在与时代激流的抗争中,显示出激昂、坚韧、奋发、勇进的意象精神,她们踏沧浪而歌,她们与浪涛抗争,她们与狂风角逐,她们与命运争先。她们化为大海之子,点燃了深邃海洋中的指引灯塔,她们传送时代之力,冲破了涅槃重生的层层封锁,她们就是民族之魂,在挫折中勇往直前,在奋进中毅然领航。
在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编导马文静老师认为:《溯·跃》这个作品牢牢抓住“激流勇进”的精神进行开掘,并以具象的鱼和抽象的鲤跃龙门的精神喻指时代洪流前奋斗不止的人们。舞蹈在语言的建构上,首先关照了鱼在水中游动与腾跃的动态,选取了海阳秧歌的动作进行创造性转化。海阳秧歌的跑扭结合与鱼的游动姿态在动势上异形同构,同时扇子的波浪似翻滚又可放大身体的动态,且拧扭之态又可转化为内心情绪释放。因此,语言上的设计既贴合形象又助于抒情。其次,在结构上舞蹈层次分明。开篇用构图的方式点出形象,并牢牢将群舞锁在领舞处形成一个整体,顺理成章地使后文群舞的动态成为独舞内心的独白。中段着重刻画“激流勇进”的精神劲头。斜面的构图、连续不断地朝着视线调度的迂回等都极力将拼搏的精神予以展露。结尾处,一切归于平静下,踊跃的身姿依旧在水中微小抖动,那是生命的拼搏的余音,是生生不息的跃动。舞蹈以九人舞的小规模却展示了大意境,在限定的动作中开掘出了逆流勇进、奋发有为的主题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