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1月28日除夕,浙音舞蹈学院原创舞蹈《幽兰》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柔美灵动的舞姿与清新雅致的色彩,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是继2022年的《忆江南》与2023年的《碇步桥》之后,浙音舞蹈第三次荣登央视春晚。作品由汪洌编导,曹端丹、袁作朦编舞,亢竹青作曲,朱洁静、孙靖雯领舞,服装设计阳东霖,造型设计肖珂、王岩,由浙音舞蹈学院表演。
对于中国人来说,灵蛇是智慧而神秘的,兰花是细腻而静雅的,二者在审美形态与文化象征上交叠呼应。岁寒佳节,金蛇起舞,这是对祖国昌盛的深切祝福;深山空谷,幽兰向阳,这是对中华品格的真情赞颂。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幽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象“兰花”为创作的出发点,在姿态之“形”与品格之“神”的交响演绎中,赓续中华文脉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形”之维,《幽兰》从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元素“兰花指”出发,由指尖而身体,由身体而全观,对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形态作出当代诠释,回归已经定型为“符号”的身体形态的源头,探索其内在真正的动势美学。在“神”之维,作品从指尖的点点涟漪,至空间的完整叙事,一气呵成地绘制一幅空谷幽兰的简素画卷。见之,高洁挺立;闻之,清香满溢;听之,娴雅空灵。
兰花生于空谷幽僻之处,远离尘世,却以清风为衣,养天地正气,无所畏惧,向阳而生,故而被称之为“花中君子”。作品以女子群舞打造“兰花”柔美而不失坚毅的美好品格,静水深流,刚柔并济。
为了呈现最美好的“兰花”,整个团队在幕后亦如兰花般坚韧成长。《幽兰》由上海歌舞团朱洁静与浙江歌舞剧院孙靖雯领舞,由21位浙音姑娘共同演绎。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歌舞团副团长朱洁静是中国著名的舞蹈表演艺术家,也是浙江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在2023年的兔年春晚,她与浙音学子合作演绎的《碇步桥》已积淀下舞台的默契。孙靖雯是浙江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2024届的毕业生,此次登台也是浙音学子首次担任央视春晚领舞的重要角色,见证着浙音舞蹈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各界与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台前的绝美呈现由23位女舞者完成,在经历了多次审查、修改、打磨之后,她们破茧成蝶、向阳而生,蜕变为舞台上一朵朵傲然于世的“小兰花”。
浙江的舞蹈资源自古丰盛。两晋时,越艳舞前溪;南宋时,灯火连夜明;至当代,采桑晚归舟。2023年央视春晚舞台上的《碇步桥》以浙江的风土人情为创作源泉,展现一派江南水乡之韵,成为浙江舞蹈的一张“新名片”。2025年蛇年春晚的舞台再次氤氲大片的“浙江之蓝”,在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家园中点亮一抹耀眼的色彩。
浙江之蓝,它如天空般深远,如西湖般澄清;它是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是水乡文化的款款柔情。从《碇步桥》到《幽兰》,浙音舞蹈坚持立足地域文化,以舞蹈赋能地域经济文化战略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构筑中国精神,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舞蹈作品。
编导说
曹端丹:能够登上2025年央视蛇年春晚的舞台展示原创舞蹈《幽兰》对于浙音及所有团队成员来说,荣耀且意义非凡!“兰”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它传递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兰花风姿淡雅,清远幽香,于幽谷中无惧风雨,向阳生长,在娇柔里有着坚强的灵魂,是对高洁品格的赞美、是对生命力量的感悟,亦是对民族精神的颂扬!春晚版《幽兰》在音乐、服装、舞蹈等各部分都相应做了调整修改:音乐选用了抒情部分,服饰则强化了中国兰的玉绿清雅,舞蹈删减了快板部分,从形象和动态着重展示“谷中兰”的静雅之美。此次演出虽时间紧、任务重,但团队每一位成员都以谦逊之态,保持最真挚的温柔与坚定,在舞台呈现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葳蕤生香!
袁作朦:中国兰花质朴文静,清香不浊,兰花的精神气质在于“幽”,在于耐得住寂寞,在无数次修改和排演的过程中,团队的每位师生都始终恪守浙音人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此次春晚版《幽兰》的创作不论在形式上和视角上都焕然一新,聚焦于中国兰花的形与情、气与韵,为观众们展现出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于兰花精神的当代解读,在绽放与摇曳的形式中凸显兰花虽生于幽谷,无人也自香的道德情操,在柔美静缓、错落有致的审美构图中描绘中国女性蕙质兰心的艺术形象,隐喻当代女性忠贞爱国的风骨与气节。值此新春佳节,也希望全国的观众朋友们在《幽兰》中感受美好生活的平静与喜悦。